中新网南昌12月1日电 (朱莹)1日,记者从江西省水利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西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截至目前,该省108条(段)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全部开工,预估总投资667亿元,已完成投资39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9%,建成生态廊道755公里。
图为1日,江西省水利厅举办“系统治理”专题新闻发布会。朱莹 摄
江西省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邹崴介绍,江西积极争取将宜黄县宜水、南昌市长堎河列入水利部第一批和第二批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推动靖安县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全省确定第一批108条(段)河湖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基本做到县(市、区)全覆盖。
据介绍,截至目前,江西列入水利部第一批试点的宜黄县宜水幸福河湖建设全面竣工,顺利通过水利部复核评估。列入水利部第二批试点的南昌市长堎河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827万元。靖安县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完成投资14亿元。“河湖安澜、生态健康、环境优美、文明彰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美丽画卷正在初步展现。
除了幸福河湖建设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据2022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江西省轻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有23050.19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80%。
多年来,江西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江西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胡伟介绍,根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江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28.38平方公里,超额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持续双下降。该省水土保持率也从2020年的85.87%提升到2022年的86.2%。
据了解,江西打造了全国5个试点之一的赣州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崩岗治理“赣南模式”和废弃矿山修复“寻乌经验”,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同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了全国省级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水土保持科研创新平台,即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和南丰农村生态水利科研示范基地。“综合治理”培育和发展了该省果树和乡村旅游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在重点治理小流域内新建高效种植基地450个,助力3.65万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完)
中新网西宁12月1日电 (潘雨洁)生态环境部1日公布,今年11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青海省督察时发现,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无序扩张,加剧生态环境承载负担。
据生态环境部通报,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存在超规模开采问题。察尔汗盐湖区域氯化钾生产企业长期超规模生产,采矿许可证批复每年总量为397万吨,但2019年至2022年实际年产量分别超出采矿许可的78.8%、70.7%、57.9%、84.1%。其中,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实际建成产能500万吨,是采矿许可证批复生产规模的3.8倍。
同时,还存在无证开采、私挖乱采乱象。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所属的三元钾肥公司没有取得环评和用地手续,违规建设1.28万亩晒盐池。格尔木市5家企业和2个个体经营户私挖18个盐田,占地525亩,大部分没有办理采矿许可、用地等手续,弃渣弃土随意堆放,卤水沟渠支离破碎。
督察组还发现,青海发投碱业公司、中盐青海昆仑碱业公司没有落实德令哈市政府整改整治中限产50%的要求,以虚假台账应付现场检查。
图为2023年10月,督察组暗查发现,格尔木市5家企业和2个个体经营户私挖18个盐田,弃渣弃土随意堆放,卤水沟渠支离破碎。 来源:生态环境部官网
除上述问题外,督察还发现,一些企业不顾水资源刚性约束,违规取水用水。格尔木藏格钾肥公司溶矿用水不按取水许可要求从柴达木河下游泉集河取用淡水,而是擅自取用限制开发的南霍布逊湖卤水,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违规取卤水1.26亿立方米。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资源分公司有16处地表水泵站,每年取水2136万立方米用于清洗设备,至今未办理取用水手续。青海锦泰钾肥公司马海矿区和青海中航资源公司马海矿区通过拦坝、挖渠等方式,长期从马海湿地违规取水,每年取水量达700余万立方米。
一些企业超规模或违规开采地下水。2022年,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所属蓝科锂业公司、钾肥分公司分别超量取用地下水134万立方米、402万立方米。格尔木盐化(集团)公司委托青海黄河实业集团建安公司经营氯化钾项目,后者私自在都兰县沙漠地区打井抽取地下水,截至2023年9月违规取水27万立方米。
官方还通报了部分企业违法占地和侵占草地的情况。
柴达木盆地属极端干旱区,是我国主要的盐湖资源富集区,分布有察尔汗、大柴旦、茶卡等33个盐湖,生态安全地位重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据悉,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完)